免费国产精品精品,首页中文字幕中文字幕免费,91精品国产现在观看,在线观看日本免费a∨下

    1. 感受光與時間 A4藝術家個案研究計劃呈現駱丹十年行走之路

      作者:史偉 2015年10月17日 資訊 ?展覽
      10月17日,A4當代藝術中心年度項目“A4藝術家個案研究計劃”舉辦了攝影藝術家駱丹個展“作為時間界定的光”。展覽邀請策展人鮑棟操刀,展出這位2008年連州國際攝影節(jié)年度杰出藝術家金獎、美國特尼攝影基金獎、侯登科紀實攝影獎、大理國際攝影節(jié)最佳新銳獎獲得者跨度十年、四個系列的創(chuàng)作,其中包括新作《何時離去》,作品共計136件,全面梳理了駱丹十年行走的“修行”之路。這也是A4當代藝術中心該項目首聚焦成都在地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與探索。兩年前A4當代藝術中心即開始籌備該項目,也為駱丹的新作等待了兩年之久,對于新作的呈現也充滿驚喜。連州攝影節(jié)總監(jiān)、策展人段煜婷也親臨現場。
       

展覽開幕現場,策展人鮑棟、a4當代藝術中心策展人李杰、藝術家駱丹、連州攝影節(jié)藝術總監(jiān)段煜婷
       
      展覽開幕現場,策展人鮑棟、a4當代藝術中心策展人李杰、藝術家駱丹、連州攝影節(jié)藝術總監(jiān)段煜婷
      個案研究作為相對傳統(tǒng)的方式,確實很多機構都在做,但A4當代藝術中心負責人孫莉表示,A4將它做成持續(xù)性的項目,它是作為A4學術發(fā)展的重要一環(huán)。A4相對來說比較年輕,從2008年開館到現在7年的時間,用了兩三年不斷尋找和明確自身的發(fā)展方向。A4的“藝術家個案研究計劃”并不是藝術家終身回顧性的展覽或概念,而是更多關注藝術家長期的創(chuàng)作,聚焦有著十年以上創(chuàng)作經歷的藝術家,這種個案研究館方與藝術家會經過很長時間的溝通,一般都是籌備一年以上才去實施,這其中要體現藝術家十年創(chuàng)作脈絡及其轉變過程中對自我的重新審視,在文案與史料的梳理之外,更加看中對展覽現場的呈現。比如A4的第一個藝術家個案是孫遜,當時畫冊編注的很重要的一條線索即是他的現場部分,因為他有大量的現場實驗,作為孫遜創(chuàng)作中很特別的線索,這在此前并未受到主要關注,因此A4對其十年創(chuàng)作研究的過程中呈現大量的素材做了一次集中梳理,藝術家本人也非常認真的共同來進行這項工作,在此基礎上,孫遜對他之前的作品及未來的創(chuàng)作都有很多新的觸動,也是全新的體驗,而這也是個案研究的價值所在。對于該項目選擇藝術家的標準,孫莉強調并沒有很明確的傾向性,但首先會更關注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連續(xù)性,是否有十年以上的創(chuàng)作經歷、個人比較完善的藝術語言及創(chuàng)作系統(tǒng),以及他的工作系統(tǒng)中所呈現的價值觀與很明確的脈絡。至于每位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形式是以繪畫還是影像或事其他形式為主,并不是其選擇藝術家最重要的評判標準。

      此次項目選擇駱丹部分原因是他生活、創(chuàng)作在成都,但這不是最重要的原因,館方表示駱丹是其關注的優(yōu)秀的藝術家。個案作為與本土包括和在地的藝術生態(tài)的連接存在,比如現在進行的“成都藝術生態(tài)調查”項目,都是在此基礎上對在地性做更緊密的研究,并作出文獻整理、包括工作坊的推出。
      “作為時間界定的光“強調光與時間對攝影的重要性。攝影作為一種記錄的媒介存在,是光與時間的藝術。在駱丹的此次個展中集中展出了其對攝影真實性與攝影更作為一種客觀物質存在的思考。鮑棟在羅蘭巴特最后一本書同時也是有關攝影的專著《明室》中受到啟發(fā),從攝影存在論及現象學的角度以幾個層面對駱丹的十年行走作出梳理。在其策展前言中,有這樣一句話更為貼切:“我們甚至可以把宇宙理解成一次正在發(fā)生的曝光過程,我們正處在這個漫長的顯影事件里?!?因此可以講,攝影記錄的曾經的存在,這可以被稱為攝影的本質。
      一層的“暗房工作坊”還原了駱丹創(chuàng)作的現場,呈現濕版攝影術的工序及設備材料。
      展廳一層的暗房工作坊,本月24日開始將推出兩期活動,屆時駱丹會親自示范并與觀眾互動
      展廳一層的暗房工作坊,本月24日開始將推出兩期活動,屆時駱丹會親自示范并與觀眾互動
      工作坊樣貌
      工作坊樣貌
      工作坊一角
      工作坊一角
      濕版攝影術所用的部分材料
      濕版攝影術所用的部分材料
      工作坊中的儀器
      工作坊中的儀器
      工作坊中的照片架
      工作坊中的照片架
      一層空間中的《北方,南方》系列展覽現場,所有作品為正方形構圖
      一層空間中的《北方,南方》系列展覽現場,所有作品為正方形構圖
      觀眾在作品前駐足
      觀眾在作品前駐足
      部分作品
      部分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作品《北方,南方-2008年4月12日 遼寧 大連》
      作品《北方,南方-2008年4月12日 遼寧 大連》
      作品《北方,南方-2008年7月7日 廣東 汕尾》
      作品《北方,南方-2008年7月7日 廣東 汕尾》
      在駱丹的攝影創(chuàng)作中,對于攝影與時間的關系、以及攝影存在論主題的詮釋變得更加清晰化。如果說早期的《318國道》中對于社會中人精神性存在的關注更多涉及社會性層面的討論,那么《素歌》中的人則抽離出這一特征變得更為抽象化,而新作《何時離去》的視線則剔除人物、聚焦自然中十幾億年存在的蒼茫宇宙地貌。創(chuàng)作對象之外,攝影在媒介之外的物質屬性或者作為“物”的客觀存在屬性得到凸顯。駱丹早期的攝影照片可被沖印、具備不同尺寸。后來逐漸強調攝影物質的唯一性,在《何時離去》中,作品本身不僅僅作為圖像出現,圖像所在的玻璃底片已成為唯一性、客觀存在的物。
      創(chuàng)作《素歌》系列的影像資料
      創(chuàng)作《素歌》系列的影像資料
      二層的《素歌》系列現場,博物館經典化的視覺效果呈現
      二層的《素歌》系列現場,博物館經典化的視覺效果呈現
       

《素歌-N061》《霧中的馬#2》火棉膠濕版玻璃底片,收藏級藝術微噴
       
      《素歌-N061》《霧中的馬#2》火棉膠濕版玻璃底片,收藏級藝術微噴
      《素歌-No.014》(左)《教堂外的五位婦女,金秀谷村》與《素歌-No.029》(右)《山澗里的開福,左洛底村》火棉膠濕版玻璃底片,收藏級藝術微噴
      《素歌-No.014》(左)《教堂外的五位婦女,金秀谷村》與《素歌-No.029》(右)《山澗里的開福,左洛底村》火棉膠濕版玻璃底片,收藏級藝術微噴
      觀眾在作品《素歌-No.064》前,《路》,火棉膠濕版玻璃底片,收藏級藝術微噴
      觀眾在作品《素歌-No.064》前,《路》,火棉膠濕版玻璃底片,收藏級藝術微噴
      小件的玻璃底片如檔案一般,但同時強調其作為物質性的存在
      小件的玻璃底片如檔案一般,但同時強調其作為物質性的存在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策展人鮑棟與藝術家駱丹對談的視頻截屏
      策展人鮑棟與藝術家駱丹對談的視頻截屏
      從2006年的《318國道》到2008年的《北方,南方》到2010至2012年的《素歌》再到今年的《何時離去》系列,駱丹的創(chuàng)作線索清晰,以獨立項目的方式進行推進。展覽的布展思路沒有依據藝術家創(chuàng)作序列的時間性進行,更多考慮到A4當代藝術空間三層展廳空間的具體特點呈現。位于一層的是《北方、南方》系列中的12件作品,以及獨立的暗房工作坊區(qū)域,10月24日開始將開放該工作坊,并推出兩期,駱丹將親自示范并邀觀眾互動。位于二層的《素歌》則以類似博物館經典化的方式呈現,展廳被粉刷為深紅色,照片以人類學攝影的樣貌出現,玻璃底片的展示效果也如歷史檔案一般。《318國道》與《何時離去》位于三層,這也是《318國道》系列全部88件作品首次集中展示,以駱丹行走的時間與地理空間兩條線索并置的方式呈現,上面一行為去程、成都出發(fā)回到上海,下面一行為返程、原路返回途徑西藏回到成都。
      《318國道》展廳現場,時間與地理空間雙線并置,88件作品全部亮相,展線的長度代表著駱丹的行走軌跡
      《318國道》展廳現場,時間與地理空間雙線并置,88件作品全部亮相,展線的長度代表著駱丹的行走軌跡
      《318國道-088 2006年8月9日 西藏 崗嘎》
      《318國道-088 2006年8月9日 西藏 崗嘎》
      《318國道-086 2006年8月9日 定日》
      《318國道-086 2006年8月9日 定日》
      《318國道-072 2006年2月22日 四川 簡陽》
      《318國道-072 2006年2月22日 四川 簡陽》
      《318國道-006 2006年4月4日 上海 十六鋪》
      《318國道-006 2006年4月4日 上海 十六鋪》
      《318國道-014 2006年3月25日 安徽 九華山》
      《318國道-014 2006年3月25日 安徽 九華山》
      《318國道-019 2006年4月18日 安徽 岳西》
      《318國道-019 2006年4月18日 安徽 岳西》
      《318國道-021 2006年4月22日  湖北 羅田》
      《318國道-021 2006年4月22日  湖北 羅田》
      《318國道-028  2006年3月18日 湖北 武漢》
      《318國道-028  2006年3月18日 湖北 武漢》
      《318國道-033 2006年5月2日 湖北 仙桃》
      《318國道-033 2006年5月2日 湖北 仙桃》
      《318國道-079 2006年6月27 西藏 八一》
      《318國道-079 2006年6月27 西藏 八一》
      《318國道-053 2006年5月13日 重慶 奉節(jié)》
      《318國道-053 2006年5月13日 重慶 奉節(jié)》
      《318國道-046 2006年5月9日 湖北 秭歸》
      《318國道-046 2006年5月9日 湖北 秭歸》
      新作《何時離去》位于A4當代藝術中心配備有多媒體視聽設備的獨立展廳,以觸發(fā)反應式照明的方式在黑暗的空間中呈現,呼應攝影創(chuàng)作的室內暗訪創(chuàng)作技術。這件作品更強調觀眾的互動,8件豎版玻璃底片以懸掛的方式排列,每件作品下方的地面是觀眾站立的反應區(qū),駐足作品前,可聽到風聲,作品在暗室中亮起,即可轉入黑暗或一種消亡或離去,駱丹在實地拍攝的現場感被還原,令人重新審視這些十幾億年存在之久的地貌。對于該件光與時間表現更為強烈的作品,駱丹與鮑棟與A4當代藝術中心李杰做過反復研究。
      創(chuàng)作《何時離去》的影像資料,駱丹在西北荒漠
      創(chuàng)作《何時離去》的影像資料,駱丹在西北荒漠
      創(chuàng)作《何時離去》的影像資料,駱丹在西北荒漠
      創(chuàng)作《何時離去》的影像資料,駱丹在西北荒漠
      創(chuàng)作《何時離去》的影像資料,濕版攝影技術的創(chuàng)作過程
      創(chuàng)作《何時離去》的影像資料,濕版攝影技術的創(chuàng)作過程
      創(chuàng)作《何時離去》的影像資料,濕版攝影技術的創(chuàng)作過程
      創(chuàng)作《何時離去》的影像資料,濕版攝影技術的創(chuàng)作過程
      創(chuàng)作《何時離去》的影像資料,濕版攝影技術的創(chuàng)作過程
      創(chuàng)作《何時離去》的影像資料,濕版攝影技術的創(chuàng)作過程
      創(chuàng)作《何時離去》的影像資料,作品已完成
      創(chuàng)作《何時離去》的影像資料,作品已完成
      駱丹在新作前
      駱丹在新作前
      駱丹的首次個展是在2006年的連州攝影節(jié),對于藝術家十年來的創(chuàng)作或許連州攝影節(jié)藝術總監(jiān)段煜婷的理解更為深刻。她表示,在上世紀末中國當代紀實攝影開始轉向更具有自主意識、理性高度和批判意識,而駱丹無疑是以在路上的創(chuàng)作方式對此最早的開拓者,駱丹的創(chuàng)作時對中國社會的觀察與研究具有深度及廣度的長期思考。早在2006年時,駱丹的《318國道》系列并不為人理解,直到2008年社會場景式的彩色攝影創(chuàng)作才逐漸得獲得認可。在《北方,南方》系列中,駱丹聚焦怒江少數民族群體的生活,作品中更多呈現出藝術家個人內心的訴求,采取的創(chuàng)作方式也并非時下受追捧的更符合潮流的樣式,而是選擇了不為國際攝影屆及評論界討好的古老技術——濕版攝影技術。新作中駱丹在藝術語言方面作出創(chuàng)新,在A4當代藝術中心的現場呈現出令人驚喜的面貌。
      駱丹為觀眾導覽新作的展示方式及空間效果
      駱丹為觀眾導覽新作的展示方式及空間效果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該展覽將持續(xù)到12月31日。這也是A4當代藝術中心在現址的最后一次項目呈現,明年該中心將其遷往新館,場館面積為目前空間的一倍,更多期待明年揭曉。

      訂閱hi郵件

      訂閱hi郵件

      恭喜您,已經成功訂閱!
      HIART將定期發(fā)送最新咨詢至您的郵箱,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關于Hi藝術

      《Hi藝術》創(chuàng)刊于2006年9月,集結全球前沿的藝術信息、擁有專業(yè)的市場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訪內容,日常以十多個專業(yè)的欄目為架構,內容豐富而富有層次,全面而條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讀性的當代藝術媒體平臺。

      《Hi藝術》的內容在堅持可讀性基礎之上強調原創(chuàng)性,每次都力求為讀者提供權威性的實用數據信息,并在年末總結當代藝術的年度發(fā)展概況,產生 “指標藝術家”、“指標拍賣行”和 “指標畫廊”。該系列歷經錘煉與市場檢驗,正逐漸成為當代藝術投資的首選參考媒體。

      今天的《Hi藝術》在時間的累積、新老客戶的實用建議以及自身經驗的不斷增長下,無論是內容還是版式都在不斷完善中,追求進步的腳步也從未停止,我們仍在努力做到盡善盡美。

      聯(lián)系我們:

      郵箱
      編輯部:
      info@hiart.cn
      展訊郵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郵箱:
      zhaopin@hiart.cn
      電話
      編輯部:
      010-59756811
      廣告部:
      010-59756811

      關于Hi藝術

      《Hi藝術》創(chuàng)刊于2006年9月,集結全球前沿的藝術信息、擁有專業(yè)的市場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訪內容,日常以十多個專業(yè)的欄目為架構,內容豐富而富有層次,全面而條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讀性的當代藝術媒體平臺。

      《Hi藝術》的內容在堅持可讀性基礎之上強調原創(chuàng)性,每次都力求為讀者提供權威性的實用數據信息,并在年末總結當代藝術的年度發(fā)展概況,產生 “指標藝術家”、“指標拍賣行”和 “指標畫廊”。該系列歷經錘煉與市場檢驗,正逐漸成為當代藝術投資的首選參考媒體。

      今天的《Hi藝術》在時間的累積、新老客戶的實用建議以及自身經驗的不斷增長下,無論是內容還是版式都在不斷完善中,追求進步的腳步也從未停止,我們仍在努力做到盡善盡美。

      雜志訂閱熱線: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節(jié)假日除外)
      微信訂閱:
      微信號:hiartmimi (可享會員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