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寒冬,畫廊往往依照慣例,推出旗下藝術家集體亮相為主的大型群展,以過渡到新的一年。站臺中國的行動倒是令人欽佩,仍然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推出2012年末最后兩個展覽:“自畫像——亓文章”和“沒有河流的航標——肖江個展”。
1977年生于江西的肖江,現(xiàn)工作生活于上海。這似乎與大家心目中,站臺中國一直推廣北方藝術家群體的形象并不沾邊,但肖江作品中對繪畫語言本身的討論,實際上與站臺中國正逐漸成熟的判斷標準非常匹配。在個展呈現(xiàn)的最近兩年的作品中,肖江描繪的是模糊了時間界限的存在之物,大部分都是金屬材質(zhì)制造,肖江卻賦予這些事物失去了堅硬和銳利的曖昧質(zhì)感,并且他有意虛化了其中部分背景,使畫面處在一種質(zhì)樸的失焦狀態(tài)。
而1981年生于山東的亓文章,則在這次展覽中不斷地把自己置于種種虛構的場景中,藝術家通常都會有自畫像性質(zhì)的作品,與早期的肖像繪畫一樣,這一類作品的感人之處在于畫中人物常常處在某種情緒或狀態(tài)的瞬間,觀者通過畫面可以感受到人類共同的情緒。除了這一層基本的情緒,亓文章在畫面中不斷嘗試著自己種種身份的改變,透過假設某種場景,使藝術家的身份和形象發(fā)生了輕微的偏移,從而將作品帶向了更為廣闊的現(xiàn)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