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展廳的布置上,大尺寸畫作按照創(chuàng)作年代的順序依次擺開,極富視覺沖擊力,風(fēng)格的逐年變化一目了然。其中考慮到視覺上的效果呈現(xiàn)間或懸掛的小幅作品則豐富了整個空間的畫面節(jié)奏,這樣著重于視覺感受的安排也和艾爾斯本人對于作品的理解不謀而合。艾爾斯曾經(jīng)說過并不希望人們總嘗試著去解讀一幅畫,在她看來,“畫只跟視覺有關(guān),我希望他們單純地看畫就好?!?/div>
吉蓮·艾爾斯《異鄉(xiāng)之地》 213.5 x 367 cm 布面油畫(雙聯(lián)畫) 1998
吉蓮·艾爾斯《芙瑞娜》198 x 198 cm 布面油畫 1994
吉蓮·艾爾斯 《回歸》213 x 213 cm 布面油畫 2006
艾爾斯的作品是典型的需要到場觀摩真跡,切身感受遠大于平面圖片傳播的類型。畫面奔放的色彩和肌理源于藝術(shù)家本人不息的能量和無盡的思考。艾爾斯的油畫作品大多用手指涂抹顏料,她曾說過“我不知道自己的畫什么時候開始,也不知道它們什么時候結(jié)束?!币环嬐臅r數(shù)年,濃烈的筆觸和熱切的色彩之下是毫無理由的,從心所欲不逾矩的情感表達。
吉蓮·艾爾斯《藍寶石》264.5 x 294.5 cm 布面油畫 1987
吉蓮·艾爾斯《白色之風(fēng)》 244 x 427cm 布面油畫 1998-1999
面對這樣狂風(fēng)暴雨一般抒情派藝術(shù)家的作品,任何解讀都顯得蒼白,靜靜欣賞真跡,猶如艾爾斯本人所言,“單純地看畫”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