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国产精品精品,首页中文字幕中文字幕免费,91精品国产现在观看,在线观看日本免费a∨下

    1. 圖薇 指向無窮的空間創(chuàng)造者

      作者:朱赫圖片提供:紅磚美術館 2016年8月8日 專題 ?人物
      塔提亞娜·圖薇是2007年“杜尚獎”的獲得者,以與建筑相結合的大尺寸空間裝置和繪畫聞名。5月28日,塔提亞娜·圖薇(Tatiana Trouvé)的展覽“不在場者的光亮”在北京紅磚美術館開幕。她的作品完美的使用了展廳空間,展現(xiàn)出獨特的美感和震撼力。她說:我的作品是用物理的方式與無形之物結合創(chuàng)造出一種存在,讓它與宇宙剩余能量長期發(fā)生一種沖突。
      《指向無窮的750個點》鉛垂線,磁鐵、金屬,尺寸可變,2016
      《指向無窮的750個點》鉛垂線,磁鐵、金屬,尺寸可變,2016
      《指向無窮的750個點》鉛垂線組成密集的交叉網
      《指向無窮的750個點》鉛垂線組成密集的交叉網
      嚴謹的漂泊者
       
      采訪圖薇之前,就聽聞她非常嚴謹,嚴謹得不像南歐人。來到北京之后,為了準備展覽,她每天都在展廳內與工人一起工作,直到展覽開幕后回到法國,都幾乎沒有在北京街頭徜徉、閑逛。
      我通過郵件采訪她,很快就收到了回復,語氣十分客氣,并使用了尊稱(Gentile),她告知我近期因為在歐洲還有展覽,不能很快回答我提出的問題,并詢問我是否可以推遲兩天。此后的每一次溝通,她都盡可能用最快的速度回復我,在整理完采訪稿之后,她用PDF文件工工整整的回答了全部問題。
      圖薇1968年出生于意大利科森扎,母親是意大利人,父親是法國人。8到15歲期間她跟隨父親住在塞內加爾達喀爾,之后在荷蘭國家美術學院求學后,1993年圖薇回到意大利,兩年后定居法國。“我的內心渴望漂泊。但很難說我的某些具體的靈感來自何處,多樣性滲透了我作為個人和藝術家的每個方面,并貫穿于我整體性的創(chuàng)作之中?!?/div>
      在法國她創(chuàng)作出《隱晦活動辦公室》探討藝術家與展覽、評論之間的關系,以及藝術家面對整個展覽體系的脆弱。這件持續(xù)多年的作品讓她獲得了普遍的認可,畢業(yè)十年之后,她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2007年她獲得“杜尚獎”,一年之后,在蓬皮杜中心舉辦了“杜尚獎”獲獎展“4介于3和2之間”?!斑@個展覽展示了我藝術生涯中的重要母題——時空,時間纏繞在空間的四周,它貫穿空間,讓空間開裂。如蓬皮杜中心展覽所指明,這一切在介于二維和三維的維度游戲中產生?!?/div>
      《預制空間》鑄銹銅、木頭、劃痕,尺寸可變,2014
      《預制空間》鑄銹銅、木頭、劃痕,尺寸可變,2014
      《預制空間》是將地板和墻壁切割,再把木頭楔子釘入切割線
      《預制空間》是將地板和墻壁切割,再把木頭楔子釘入切割線
      指向無窮的750個點
       
      這次展覽的作品《指向無窮的750個點》,在之前展出時最大的規(guī)模是350個點,圖薇來中國參展前預先看過紅磚美術館的平面圖,她決定增加到500個,但當她來到紅磚美術館實地考察現(xiàn)場之后,她決定將作品數量擴大為750個點,因為“紅磚美術館非常寬敞,而中國也是一個很大的國家”。
      但是這750個由鉛垂線、磁鐵和金屬物組成的作品,之前在歐洲布展時體量只有現(xiàn)在的一半,都花費了10天時間,而在紅磚美術館布展的時間只有50個小時,圖薇對此非常緊張,她和助手始終輪流在展廳參與布展,直到展覽開幕前一刻,圖薇還在展廳依然細致的調整展覽的諸多細節(jié)。
      “這是一個非常緊張的過程,我與助手以及整個展覽團隊在一整天的合作結束后,我們都精疲力盡,我體會到相互理解以及團隊意識的重要性,中國的團隊他們不惜一切完成作品布置的狀態(tài),那種追趕時間的感覺讓我震撼,在我看來此次精疲力竭的工作是非常值得的,這對我來說就像是一份禮物。”
      看到這件作品時,數百條鉛垂線都指向地面。藝術家故意設置疑問,讓觀眾思考金屬與垂線懸浮在空中的緣由,而這種思考本身就帶有本體性。如果實現(xiàn)倒轉,地面也因此變成了某種天空的圖繪,既像波洛米尼建筑中的錯視,又像是皮耶羅·曼佐尼的作品“世界的基座(Socle du Monde)”所出現(xiàn)的顛倒文字。
      《指向無窮的750個點》鉛垂線,磁鐵、金屬,尺寸可變,2016
      《指向無窮的750個點》鉛垂線,磁鐵、金屬,尺寸可變,2016
      《指向無窮的750個點》下端的金屬靠磁力固定
      《指向無窮的750個點》下端的金屬靠磁力固定
      空間性的詩學
       
      圖薇的父親是名建筑師,她自小跟隨父親來到塞內加爾,他的父親任教于達喀爾建筑學院,達喀爾——我們知道這個地方大多是因為賽車。因為父親的緣故,圖薇擅長于展現(xiàn)空間,她早期的架上作品都是指向空間這一主題,而裝置作品更是將空間性發(fā)揮到淋漓盡致。理解對于空間性的探索,便等于理解了圖薇的創(chuàng)作。
      20世紀后期,西方思想界發(fā)生了某種“空間的轉向”,正如??滤f,空間不再被當作僵死、刻板、非辯證、靜止的東西,而是被看成富有啟發(fā)和理論生命力的概念,它的根源更遠可追溯到康德哲學所認為的:時間和空間是人類思維的先驗預設。
      而圖薇是在藝術領域對空間詩學進行探索的重要藝術家,她的顛覆性體現(xiàn)在她對邊界的質疑和篡改?!袄L畫和裝置讓我靠近這樣一個領域,這樣一個世界——里與外的邊界是模棱兩可的,公共和隱私的空間是并存的,世界和它相反的領域相遇并結合,最終發(fā)展成一個新的領土。”
      圖薇將她的空間詩學帶來了北京,為了呈現(xiàn)最好的展覽狀態(tài)她一直工作到開幕前的最后一秒,此時她還穿著簡單的工作裝。開幕后她迅速地消失在人群中,展覽名叫“不在場者的光亮”,而她成為了不在場者,但很快她又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這次她換上了華服,用最正式的禮節(jié)慶祝展覽的開幕,并帶來了更多的光亮和對已知及未知世界的莫大真誠。
      《門廳》 金屬、橡膠、霓虹燈、清漆、亞克力、玻璃、銅, 2009
      《門廳》 金屬、橡膠、霓虹燈、清漆、亞克力、玻璃、銅, 2009
      左下方的皮鞋鞋尖伸入玻璃墻壁所封閉空間內,整體則大部分放置于空間之外,鞋子是溝通兩個空間的中介物和延伸物
      左下方的皮鞋鞋尖伸入玻璃墻壁所封閉空間內,整體則大部分放置于空間之外,鞋子是溝通兩個空間的中介物和延伸物
      Hi藝術=Hi  Tatiana Trouvé=圖
       
      用物理與無形的結合創(chuàng)造出一種存在
       
      Hi:因為文化的差異性,“不在場者的光亮”這個概念對于中國觀眾有點陌生,能否解釋采用這個單詞的意圖?
      圖:關于“不在場的光亮”這個標題,是對我所展覽作品范疇的一種暗示。因此,它可以是一件作品,一個形影無蹤的人,也可以是一種缺席的狀態(tài)。我相信在任何文化中,當一件事情被取消,被隱藏或者缺失,那這些問題所呈現(xiàn)的就是我們要做的,讓缺失的呈現(xiàn)。
      就如最終我們心愛的人會從我們身邊失去。這是種無形的呈現(xiàn),取消、苛責、擺脫原有的價值,在這里我們關注的是它的強大。我用減法將這些更明顯的概念簡化,我認為即使在中國這也是一種普遍的概念。
      在我的作品中極少會以人作為主體,我所有的工作不是討論人類語言所發(fā)揮作用的文化空間,而是用物理的方式與無形之物結合,創(chuàng)造出一種存在,并讓它與宇宙剩余能量長期發(fā)生一種沖突。
      Hi:時間、空間、質量在內涵上是既各自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著的三個概念,它們之間的依存關系表達著事物的演化秩序。你的作品涉及對時間和空間的個人理解,在你看來時間的概念應該如何理解,時空之間的關系又是什么?
      圖:時間是一種文化的發(fā)明,為了計算人類的活動因而有不同的計算形式,更多或者更少。一周我們從周一到周五持續(xù)工作,周末休息,那如果一周只有周一一天或者周末將會繼續(xù)工作,那會發(fā)生什么?那人類的進步就會停止,生產時間將隨之改變。在生物學中時間是易波動的空間,生物器官在培養(yǎng)生命的周期會跟隨季節(jié)和時間進行變化。對我來說這是一種非常復雜的適應過程,在時間范圍內的創(chuàng)作就像是在生物思想過程中的改變,這種創(chuàng)作思維就是一個時刻,這是屬于它們的,而不屬于展覽。
      《惶然》系列, 鉛筆繪畫、漂白, 169x255x7cm, 2013
      《惶然》系列, 鉛筆繪畫、漂白, 169x255x7cm, 2013
      《惶然》系列, 鉛筆繪畫,銅, 63x83.5cm, 2008
      《惶然》系列, 鉛筆繪畫,銅, 63x83.5cm, 2008
      在文化中的經歷構成了人的特質
       
      Hi:你的父親是建筑師,這是你的作品空間感興趣的最初起源嗎?
      圖:我父親是他人所說的有建筑證的建筑師,他從來沒有實現(xiàn)過真實的建筑架構,但他是達喀爾建筑學校的教授,當我們還都是小孩時,是他交給我和我妹妹何為透視規(guī)律,而且會讓我們做簡單的模型。后來我對他的工作包括建筑物的研究頗有興趣,在塞內加爾的Casamance我學到和觀察了非常多構造,這對后來我的工作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也是因為之前的積累我才進行現(xiàn)在我作品中所出現(xiàn)的這種空間的創(chuàng)造。
      Hi:講到家庭,你的母親是意大利人,父親是法國人,在你的生命中,可以提到的國家有塞內加爾、法國、荷蘭這些文化對你創(chuàng)作的影響是什么?是否決定了你作為藝術家的多樣性?
      圖:在文化中的經歷構成了人的特質,正是在這種微妙的難以界定的特質下,文化以思維方式,閱讀以及創(chuàng)作是我們無法預設的,因而我們客觀或主觀的使得文化滲透了我們周圍的世界,
      Hi:你怎么認知法國、意大利和中國的相似之處,在這個時代網絡科技讓國家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在這個范疇內,你在中國做的展覽的意義是什么?
      圖:我不認為是技術將國與國的距離縮短,而是技術促進了信息的流動,你可以看到圖片信息,但是這種讀取文本永遠無法替代目擊的真相,體驗感受真實存在才有完整的作品。正如展覽在盧浮宮的“蒙娜麗莎”,可以說是世人最熟悉的藝術品,因而在它面前永遠都排著長隊,我看到在北京的人們也同樣會排隊欣賞藝術品,這是為什么?因為對藝術品的欣賞,或許是一種深層的體驗,拋開圖片、廣告,藝術品直觀呈現(xiàn)永遠不會被替代。
      我在中國做展覽的意義與在西方做展覽沒有不同,我?guī)业淖髌吩诩t磚美術館展覽,觀展者可以感受我的作品,留住他們最直接的感受。
      《從此逝》玻璃、霓虹燈、金屬、鏡子,尺寸可變,2009
      《從此逝》玻璃、霓虹燈、金屬、鏡子,尺寸可變,2009
      《從此逝》用玻璃營造出多重空間
      《從此逝》用玻璃營造出多重空間
      繪畫在我的工作中占據中心地位
       
      Hi:“指向無窮的750個點”(750 points towards infinity)由750個負重的鉛線組成,每條線都指向地面。地面和無窮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圖:這個作品是一種視覺感受,這些鉛垂線懸浮并且指向各方所達到的效果,正是將不可能的狀態(tài)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為了讓作品達到這種特殊效果,我考慮營造一個時間的懸念,讓所有觀者在觀看時,都感覺驚訝的忍不住張著嘴,與此同時卻不知在這一刻想些什么。在此之后的時間,觀者可以圍繞作品觀看,思考作品采取了怎樣的方式達到如此效果,因而就出現(xiàn)了750種可能性。在作品中我采用了無窮測量方法測量地球上的多個磁場強度的偏差,用不同伸拉強度創(chuàng)造出不同方位的排放。
      Hi:“預置空間”(Prepared Space)是對空間的分割和預制,這種預制如何解釋?
      圖:這個標題來自于約翰·凱奇,我準備了博物館的展示空間,向人們展示建筑空間的延展性和開放的想象力。我將空間切割出幾條線,地面和墻體的空間內嵌入金屬和木頭的楔子,使空間既保留原本的形態(tài),又成為了被分裂的場景。
      Hi:你認為繪畫和非繪畫有什么樣的界限和關聯(lián)?這種界限和關聯(lián)對你的創(chuàng)作有什么積極影響?
      圖:繪畫在我的工作中占據中心地位。畫圖,即是返回思想之地,同時進行一次思想的投射。在我的裝置和雕塑里,三維空間同時也是二維空間的延伸和擴張。我的繪畫所描繪的對象是關于物理重力和時間性,我也在裝置作品中嘗試表現(xiàn)這個主題。

      訂閱hi郵件

      訂閱hi郵件

      恭喜您,已經成功訂閱!
      HIART將定期發(fā)送最新咨詢至您的郵箱,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關于Hi藝術

      《Hi藝術》創(chuàng)刊于2006年9月,集結全球前沿的藝術信息、擁有專業(yè)的市場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訪內容,日常以十多個專業(yè)的欄目為架構,內容豐富而富有層次,全面而條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讀性的當代藝術媒體平臺。

      《Hi藝術》的內容在堅持可讀性基礎之上強調原創(chuàng)性,每次都力求為讀者提供權威性的實用數據信息,并在年末總結當代藝術的年度發(fā)展概況,產生 “指標藝術家”、“指標拍賣行”和 “指標畫廊”。該系列歷經錘煉與市場檢驗,正逐漸成為當代藝術投資的首選參考媒體。

      今天的《Hi藝術》在時間的累積、新老客戶的實用建議以及自身經驗的不斷增長下,無論是內容還是版式都在不斷完善中,追求進步的腳步也從未停止,我們仍在努力做到盡善盡美。

      聯(lián)系我們:

      郵箱
      編輯部:
      info@hiart.cn
      展訊郵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郵箱:
      zhaopin@hiart.cn
      電話
      編輯部:
      010-59756811
      廣告部:
      010-59756811

      關于Hi藝術

      《Hi藝術》創(chuàng)刊于2006年9月,集結全球前沿的藝術信息、擁有專業(yè)的市場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訪內容,日常以十多個專業(yè)的欄目為架構,內容豐富而富有層次,全面而條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讀性的當代藝術媒體平臺。

      《Hi藝術》的內容在堅持可讀性基礎之上強調原創(chuàng)性,每次都力求為讀者提供權威性的實用數據信息,并在年末總結當代藝術的年度發(fā)展概況,產生 “指標藝術家”、“指標拍賣行”和 “指標畫廊”。該系列歷經錘煉與市場檢驗,正逐漸成為當代藝術投資的首選參考媒體。

      今天的《Hi藝術》在時間的累積、新老客戶的實用建議以及自身經驗的不斷增長下,無論是內容還是版式都在不斷完善中,追求進步的腳步也從未停止,我們仍在努力做到盡善盡美。

      雜志訂閱熱線: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節(jié)假日除外)
      微信訂閱:
      微信號:hiartmimi (可享會員福利)